include("cmp.php");
Archive for the ‘Opinions’ Category
Four Major Hurdles Faced By Our Jobless Matured PMETs

Four Major Hurdles Faced By Our Jobless Matured PMETs

  Introduction    According to the latest statistical report on  March  2010, our unemployment rate has fallen from the previous quarter of 3.3% to 3.2%.   Employment also rose from  2.990 million to 3.024 million-  an increase of 34, 000 jobs in the first quarter, the third quarterly increase after  two quarters of... 

吴博士的外一章

吴博士的外一章

作者:德仁 都说吴博士是‘due to personal reasons'而辞去职务并退出政坛,但是什麽‘个人原因’却是秘而不宣。 吴老到了73岁又新婚,他说是被人‘电到’(‘He has been shocked! ’应该是human shocked吧!) 吴老的唯一儿子是和前妻Alice 所生。吴老当时闹了绯闻已经是60好几,已是爷爷级的人。新人是在教育部当了他的小秘的现任太太。当时大房把家事告到老李面前,无可奈何吴老只好‘不爱江山爱美人’。办了离婚手续之后,他把离休后所得的退休金,房产全部归于大房(估计有整百万吧,现在也许不只这个数目)。一人空手和新人再筑新巢。所以,到今为止,他们家里人都‘顾左右而言他’,为出一本写真集都要大费周章,口沫不少。(见下文注脚) 【续评者一:费言】 传闻说:老李和老吴,为了一个女人翻脸。。。。看来果然不假! 老李和老吴,关系和地位功能,就如中共建国初期的老毛和老周。 有人认为,老李只不过是在借题发挥,要把功高盖主的老吴早早冷藏,别老是挡在他前面。怎么讲,都是同志加兄弟,实在是兔死狗烹,冷酷无情。 PAP党史里的深层黑雾谜团,比中共的还要让外人费疑猜,在新加坡,估计没有人有兴趣,或者敢去追问。 如果老吴在26年前成就如日中天的时候,不莫名其妙地“被”退出政坛,搞到自己需要被下放去中国另谋出路,(美其名曰:特区顾问)如果让聪明的老吴再干多10年,20年或到今天26年,新加坡的江山也许不姓李,而是姓吴。 新加坡的今天,应该也不一定是这个样,应该还会开放许多,至少那条337A的同性恋古董法,会早被老吴一手废掉。 老李对情色之事有天生的厌恶洁癖,另一个闹绯闻给他无情干掉的PAP同志是,我们尊敬而英俊潇洒,多才多艺的前南大校长,李昭铭博士。 这几天,我们国营电视台的宣传架势,简直和北朝鲜死了金日成有得比。 把一条已经冷藏了26年的咸鱼,突然间再掏出来炒热然后呼呼上桌,足见我党之苦心和慌心也!!! 40岁以下的新加坡人,估计没几个知道吴XX是谁!26年来,提都没提过的一个怪物或伟人,突然戴满光环从天而降,就连我们这种当年在老吴部下当兵的老公民,都要大吃一惊。 这年代,谁还有兴趣去看哪种共产党洗脑式的歌功颂德?这样出面歌颂丰功伟绩手法,你肯定效果是正面的?而不是让人对这样的处心积虑、机关算尽,巧诈利用的实际无情愈感厌恶? 被冷藏寒宫26载,临终之际,还能为我党打免费广告?老吴在地下有知,不知是哭还是笑?吴夫人如果知道什么是广告知识产权,估计向PAP索讨个500万竞选广告费,一点也不算贵。 如此出面厚此薄彼的葬礼,不知道会不会让前王公鼎昌总统和老吴在地下,为争风吃醋而打起来呢? 【续评者二:冬冬】 前总统王鼎昌其夫人贵为岛国第一夫人身故后没有囯葬,王前总统也没有,为何吴博士家人谢辞,但政府却又硬要给予囯葬呢?除了为竞选加分外,咖啡店传言是。。某人可能也不久矣,为吴博士举囯葬不过是为后来人的风光殓葬铺路。真耶假耶大家就轼目以待吧! 来源:大马论坛 注脚: 《光华日报》:妻反对出传记 http://www.kwongwah.com.my 吴庆瑞的媳妇陈淑珊花了8年撰写《吴庆瑞传记》,相信是第一本也是至今唯一一本讲述他生平事迹的传记。 《Goh... 

信息主宰大选成败

信息主宰大选成败

作者: 张庆禄(新闻工作者)2010-05-14 以前,许多人都忽视了信息的重要性,后来经济学家系统地论述了信息经济学,才叫人真正察觉信息的作用。 在商业上,如果你获得关键且充足的信息,就能做出正確的决定,击败竞爭对手。在政治上,信息也非常重要,尤其是在选举时刻。唯有当选民掌握了充足的信息,並依此作出分析与判断后,他们才能做出最明智的选择。 鑑於各选民的思维方式与价值观的相异,同样的信息可能导致不同的结果,然而这並不是重点,问题的关键在於,选民能在作出选择之前获得足够的信息?这里谈的是选民获知候选人相关资讯,以及任何有助於作出投票选择的信息。 人民有选举的权力──这一点是毫无异议的。但是,如果我们单纯地以为,只要有了这种权力,我们就可以真正自由地为国家的前途做出选择,那无疑是有点天真。长久以来,我们忽视了选民获取信息的权力。 人们会把所获得的讯息,进行分析,再作决定,这是一般的思维过程。在此过程中,如果信息因为某些限制而出现偏颇的情况,那我们的思考就会受到一定程度上的影... 



Official Quick Links
Members LoginContact UsSupport Us
Sponsored Advertisement
Search On TR Emeritus
Sponsored 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nnouncement

UA-670434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