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洲日報, 23 July 2011
一名中國留學生上網大罵新加坡人,還批評新加坡人的華語爛,不說“工作”而說在“做工”,聽起來像做粗工,掀起網民爭議。
在新加坡留學的一名中國學生,在Youtube上載自拍錄像,大罵新加坡人。這名男生自稱“新加坡妖嬈哥”,在錄像中戴上大眼鏡,用深色口紅涂上夸張的大嘴唇,說話調高聲調,並高舉蘭花指,作出一些女性化的動作,或是要掩蓋自己真實的樣子。
不滿須留新工作幾年
他先是說,留學生畢業後一定要在新加坡工作幾年,就像簽了賣身契。隨後扯到新加坡天氣熱,但新加坡人一進入辦公室還是要穿外套,讓他不能理解。
他又說,新加坡式英語是一門獨立的語言,說法跟外國的英語有偏差,如果問人Subway(地鐵)在哪裡,新加坡人只會以為你要吃Subway連鎖店的三明治。
他也批評新加坡人的華語,不說“工作”而說在“做工”,聽起來像是在影射做粗工。不少網民認為他說法偏激,有欠公平,既然選擇在新加坡念書,就應該嘗試入鄉隨俗。
蔡志禮:說“做工”是受方言影響
華文學習研究院院長蔡志禮博士受詢時說,新加坡人說“做工”,是受到方言說法的影響,不是因為我們的祖先是苦力,也沒有意思要影射別人做粗工。
他認為,這名學生應該有國際觀,不要認為全球的華語用法都要跟中國一樣才是正確的,更不要過於敏感。
如切議員張有福說,來到新加坡的外國人,都應該尊重新加坡的文化,不應隨意批評,就如新加坡人到國外,也應該尊重外國的文化一樣。
淡濱尼議員馬炎慶說,只要不是在新加坡土生土長的人,來新加坡都有一定的適應和過渡期,但他們應嘗試瞭解新加坡社會。例如點菜時有很多選擇,就是在新加坡的生活情趣。
“我以前在倫敦念書,也有人問我新加坡人是不是住在樹上,新加坡是不是中國的一部份等,我只能以正面的心態去面對。”
中國學生批評甚麼?
●雖然外頭天氣熱,進入辦公室還是得穿外套
●英語和別人不同,不知道Subway是地鐵
●不說“工作”而說在“做工”,似在影射做粗工
●以為中國沒有高樓大廈,中國人都吃不飽
●點菜時太多選擇,點完都餓死了
Read More →